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
首页 文明网联盟联播 文明播报 工作提示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榜上有  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文明简报
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
聚焦 文明创建大看台 主题活动 视频中心 我们的节日 道德模范 文明品牌 原创评论 镇江新景 特色旅游
今天是:
文明创建大看台
榜上有名
更多>>
2010-2012年度江苏省群众性精神
2009—2011年度镇江市精神文明
国家级文明创建先进榜
首页 > 文明播报
文明创建,小地方也当有大志气——绍兴看文明的启示
发表时间:2011-02-09   来源:
 

 

  大气奔放的广场,绿荫葱茏,繁花似锦。

  婉转悠扬的越剧,从亭子里传出,飘散在宁静安详的广场。

  摇摆前行的乌篷,船老大双脚娴熟掌舵,船中人听着小曲,眼观繁花,那叫一个陶醉。

  令人陶醉的,又岂止是这生活的情调?更在这静谧祥和的氛围。

  在水系纵横、青绿环抱的浙江绍兴,这是一幅宜居生活图,一张文明剪影。

  “文明,让城市更具魅力,让生活更加美好!”还没驶出宁杭高速绍兴收费站,巨大的宣传牌告诉我们:绍兴仍在进发,向着文明城市的目标。      

  一些人对创建文明城市不以为然,一些人对创建文明城市缺乏信心。同属长三角,地域规模相近,人口经济相似的绍兴,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——城市无关大小、强弱,问题的关键是:敢不敢有这志气。  

  漫步绍兴,从街河并行的城市布局到小桥流水的临河人家,从鳞次栉比的文物古迹到相互比肩的现代建筑,从秩序井然的交通出行到干净整洁的街头巷尾,这座古城展示着鲜明的性格。

  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绍兴,与镇江有太多类似的特质:都有2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,都是历史文化名城,城市规模、人口、经济总量不相上下,“环保模范城市”、“国家卫生城市”、“国家园林城市”……

  还有一点,也是惊人相似——都处在不遗余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。

  为什么要去绍兴看文明?

  这或许是最大理由:2002年、2005年、2008年,绍兴连续三届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。

  相形之下,镇江文明创建工作的最高荣誉,还是在2002年,曾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。

 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,绍兴和镇江都算是“小块头”。但绍兴何以连续三届获得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”的荣誉呢?

  绍兴市文明办副主任周国祥的一席话道出原委:2005年底全国文明城市第一轮创建一结束,就立即提出“思想不松、队伍不散、力度不减、氛围不淡”的方针,“我们有这个志气,有这个信心去赢得这个荣誉,就是为了让城市更有魅力,让生活更加美好”。

  这种志气,表现于工作的力度,在绍兴是从上至下一以贯之的:

  从1993年开始,绍兴市文明委主任都是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担任,精神文明创建被当作“一把手”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;

  创建活动中,绍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持续运作,出台的《绍兴市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》明确了文明创建的几乎所有工作要求,并且大力度落实;

  进入新世纪后不久,绍兴提出了“一年变个样、三年变新样、五年大变样”的明确目标,并且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硬件基础,几年下来,已有数十亿资金砸向城市里有碍文明的多个角落;

  一个接一个的文明活动,也抓住了市民的心,引得绍兴市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。早些年,绍兴市的网络论坛上还有许多对文明城市创建不屑的声音,但随着效果的逐一显现,人们对文明城市创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理解、认可、支持,甚至对“损绍”的人群起攻之,嗤之以鼻;

  ……

  就是在点滴中,绍兴的城市在变得更有魅力,市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舒适。行走在绍兴街头,几乎看不到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的场景。绍兴当地人则笑称,“这是因为绍兴人说话都很和缓,声音轻柔,轻易是吵不起来架的”。    

  创建文明城市就是为了那块牌子?不!文明创建是载体,是通过创建为百姓办好事、做实事。群众受益受惠、满意喝彩了,自然会真心支持,全情参与。社会

  

文明是一种历史进步,文明行为养成了习惯,最终全体人民将享受文明的成果。

  大禹出生地有两说,其中一说便是指向绍兴市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麓。绍兴与大禹也因此结下不解之缘。

  “三山万户巷盘曲,百桥千街水纵横”,人们“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,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”。12.2公里长的环城河,内接城区纵横交错的水道,外通众多河流湖泊,构成了绍兴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。

  然而,水,一度也是绍兴人的烦恼:环城河淤泥深积、河坎坍塌、水质污染、鱼虾绝迹,沿河建筑零乱、环境污浊。“东方威尼斯”被绍兴人自嘲为“东方污泥水”。好在,市民对环境整治的迫切愿望被绍兴市决策层敏锐察觉。绍兴市开始了以环城河治理为起点的“现代大禹治水”行动。

  但摆在绍兴市领导面前的困难是:除了政府投入的5000万元,治水所需的12亿元资金缺口如何填补?总拆迁面积达64万平方米,213家企业、2000多户居民能否顺利搬迁?

  “工作再难,群众发动起来就不难。”事实也确实如此。虽然起初还是有许多不解,但成千上万的市民还是默默打点行装,告别了相伴多年的环城河;众多的企业作出了牺牲,搬迁到城外的工业区。在他们留下的土地上,奇迹般地“长”出了54万平方米绿地和8个沿河公园。

  为筹集资金,市民们踊跃捐款,3年中,全市共有563家单位、22万人次捐款2.2亿元。与此同时,绍兴市很好地经营着城市,通过一系列政策,大大提升土地的“含金量”:环城河沿线土地出让价,从每亩30万元飙升至130万元左右。

  5000万元就这样拉动了12亿元,资金缺口没了,环城河换新颜了。

  如今,畅游在环城河旁的稽山园,被青绿环绕、依山傍水,看波光粼粼、船舶川流,怎不令人神怡。

  也是在稽山园,几名绍兴年轻人在细雨中很是欢快。当被问及身处其中的文明感受,小伙子李承先一语中的“很舒服,在这种情境下,不忍做出任何一点有损于这方净土的举动,哪怕是丢一张纸屑。”

  环城河之变,恰恰是绍兴城市隐性之变的一个缩影。这条河本身、居住在河两岸的人、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,对城市、生活、文明的理解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层面。

  用心去体会绍兴的这种作为,它的核心就在于一个字:人。

  重视人、尊重人、关心人、爱护人——这就是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最精要概括。这种人文精神,体现于城市精神和物质空间的每个角落,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载体,也高度体现着这座城市鲜明的核心价值观。

  反观镇江,其实我们也在经历着绍兴几年前的那段时日。“青山绿水”、成片危旧房改造、城市大规模拆迁建设,总是会给市民带来这样或那样的不便和不解。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,都是一样的。

  好在,现在,镇江人对文明城市的理解在改变,对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改变。不止一次在大小会议中听到那句话:文明城市创建不是为了这块“金字招牌”,而是要让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再提升,让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。

  余下的问题就变得清晰明了:如何扎实地去做,去实践,去改变,最终让镇江人去享受。  

  “文明”是个大命题。但任何一个命题,不论大小,都有解法。解命题的过程,总是繁复且步步为营的。反观文明城市的创建,也需要一关一关地过,一环一环地解。而具体的解法,便是行动,在乎细节。  

  有人说,一座城市最动人处,在于其独有的气质。

  气质,亦即一座城市的神韵,它让城市散发出迷人的魅力。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一种气质。它绝不是仅以经济数据、高楼大厦来衡量,更重要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质作为其重要标志。没有文明的市民,就没有文明的城市

  ,市民的素质决定着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。

  绍兴市越城区府山街道越都社区有一首自己的社区之歌——《越都飞歌》。歌中唱道:“越都、越都,你是一曲美妙的歌,古越文化在这里辉映弘扬。你是一首赞美的诗,文明之光在这里腾辉闪亮。”这个社区还有一张自办的社区报——《越都春晖》。报上刊载的,都是社区举凡技能培训、感谢信、文明之窗等,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的连心桥。

 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社区居民改变着生活观。

  到社区工作不久的胡翠莲回忆起了这样一件事:社区刚开始大规模弘扬文明生活时,有一户人家多次把生活垃圾随意地丢放在路边。社区里的老住户马乃春、王春牛他们看不下去了。但居民们的做法“不是去当面质问,而是在垃圾倾倒的地方立了块牌子,上面写着‘请不要将垃圾丢放在路边,谢谢’。第二天,垃圾果然消失了”。这还没完,居民们还主动沟通联系,当面锣对面鼓地开了次社区居民协调会,言明“大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,如果下次再有人随意破坏环境,将‘跟踪追击并曝光’”。从此,乱丢垃圾现象从越都社区彻底消失。

  还有一样东西叫细节。在绍兴的若干细节,很是让人感到轻松。

  绍兴市最大的城市广场,坐落在府山北麓,总面积12万平方米,集成了众多城市生活要素,其中一条是停车。但就是这停车,也显出绍兴的文明气息。

  朱仁德每天的任务是在场地内负责机动车辆的停放,在他看来,如今绍兴人来此停车和过去是大大不同,“以前不收费,请他们把车子停放到线内都很难,现在收费了,车子倒能很自觉地停在线内。这个过程,其实就是我们绍兴人文明素质提升的一种表现”。老朱说,大家“都把城市广场当自己家里的客厅,要脸面了,自然就不会随意做有损形象的事了”。

  在离停车场不远的府山景区,是个开放式地公共场所,经常有票友来此练嗓。而在景区最外围,一块小牌子也从一个细节阐述着城市的文明。牌子上写着“使用音响请适当降低音量,以免影响他人生活、学习”。

  还是在城市广场,相传是“鉴湖女侠”秋瑾就义之地的“大善塔”,塔身上,没有一处“到此一游”的字迹,青砖白粉,甚是清爽;广场内几个直饮水点,水龙头没有锈迹,便利可用。

  还有一个细节,是集中体现在绍兴主城区的各条主干道上。

  在绍兴的解放路、胜利路,每个道口的右侧慢车道停车线前都有一个大的遮阳篷,可覆盖10多平方米。由于这个篷子的存在,骑车人都会在红灯亮起时静静地在线后、篷下等待。执勤的交警对这些个篷子也是“感恩戴德”,“没篷子的时候,闯红灯的情况很多,比较难管理。其实有时候也挺能理解,大太阳下面或者大雨天,等几十秒的红灯也确实困难。但自从这样的篷子搭起来,闯红灯的几乎没有了。我们有时也和市民交流,他们认为,既然给了耐心等待的条件,何必再为那几十秒钟去闯红灯,害了性命才叫个得不偿失”。

  试想,如果没有这些便民设施,游客口渴时去哪儿喝水?如果没有完整的公交站牌,乘客会不会因此搭错车?如果没有清新的生活环境,我们又何以让市民感受发展的成果?虽然我们看到的都只是一个个独立的文明的闪光点,但是当这些闪光点在一座城市同时汇聚时,展现出的,就是文明,是那种让每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能感受到的文明之风。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,又怎能允许自己做出有损文明的行为呢?

  当然,镇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不仅要在物质文明方面再上台阶,更需要在精神文明方面捧出丰硕成果,换言之,就是要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人的文明素质。

  而提升素质所需要的,则是潜移默化中的细枝末节。
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责任编辑:镇 文明
中国文明网联盟

版权所有 2006-2008 镇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电子邮件:zjwmb05@sina.com 联系电话:0511-84419090
苏ICP备06050782号 网站开发维护:金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