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
首页 文明网联盟联播 文明播报 工作提示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榜上有  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文明简报
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
聚焦 文明创建大看台 主题活动 视频中心 我们的节日 道德模范 文明品牌 原创评论 镇江新景 特色旅游
今天是:
文明创建大看台
榜上有名
更多>>
2010-2012年度江苏省群众性精神
2009—2011年度镇江市精神文明
国家级文明创建先进榜
首页 > 文明评论
莫让“别字”蚕食城市文化
发表时间:2018-11-12   来源:镇江文明网
    “我们小区旁边的路牌上写着‘大教场’,但一旁新改造的‘小景观’墙壁和公交站牌上却写着‘大校场’。到底是‘教’还是‘校’,我们感觉一头雾水。这片区域并不大,地名却说法不一,事情虽小,背后也反映了城市管理细节。”昨天,越城区府山街道银都花园小区一位业主给绍兴晚报热线88880000来电。市地名办有关人士说,“大教场”的名称才是正确的,其是古代军队练兵场所。(11月9日《绍兴晚报》)
   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先生曾经讲,文化命脉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。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,因为文化具有传承性、向心力和凝聚力,不会让城市的内在趋于散化,让城市居民缺乏对故土的向往和留恋。翻阅历史可以发现,世界很多城市最终在辉煌中衰败,甚至消亡,最根本的是没有守住城市的根和魂——文化。
    我国本就有五千年的文明史,很多城市拥有弥足珍贵的历史宝藏,也蕴藏的深厚的人文积淀。可以说,因文化而久远,因文化而闻名,因文化而繁荣的城市不在少数。古城绍兴就是其中之一。说起绍兴等具有古韵魅力的城市,恐怕无人不想去追寻“故事”的足迹,瞻仰文化的积淀。也因此,这一个个“故事”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弥足珍贵,必须要倍加呵护,防止风化流失和人为丢失。
    热线电话中所讲的绍兴越城区一处地名“大教场”成了“大校场”,虽然紧紧一字之差,且读音亦是相同,但却不能忽视这一字之差背后的“故事”。万历《绍兴府志》记载:“自晋以来,初设教场于五云门外,唐迁城西迎恩门外。宋以越州为帅府,设大、小教场二所,小教场在卧龙山上,大教场元时在稽山门内”。《中国清代营房史》记载:“浙江教场历史悠久,设置普遍,可追溯到晋代”。显而易见,“教”实为古代军队练兵场所,此“教”非彼“校”。倘若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校”逐渐盖过了“教”,混淆甚至取代了“大教场”的叫法,那么也就意味着这段属于绍兴的故事丢失在了一个“别字”里面。
    文化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而成;文化的灵气和趣味也都包含在这一个个细小的故事当中。因此,市民和有关部门确实该在这一个字上较较真,莫让城市有限的故事丢在无限的岁月当中。这一热线电话更给有关部门加强地名保护提了个醒:其一,要加强地名文化的挖掘和宣传,让市民都知晓自己的家园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,毕竟代代相传、口口相传才是最好的保护;其二,要加强地名的保护和监管,前置审核各类标识牌、指示牌等,特别是要发动群众及时反映有关线索,防止出现“大教场”成“大校场”等问题;其三,也要加强追责和问责,把正秩序、划红线落到实处,倒逼和带动人人保护地名的自觉。
    别字事小,文化事大。期待,我们每一位市民都有保护地名、守护文化的意识,哪怕是锱铢必较、动真碰硬。如此,一座城市的宝贵文化才不会被岁月“蚕食”,我们的家园也才会保持独特的气息和魅力,而更有持久的创新和发展动力。(刘佳)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责任编辑:武 卫华
中国文明网联盟

版权所有 2006-2008 镇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电子邮件:zjwmb05@sina.com 联系电话:0511-84419090
苏ICP备06050782号 网站开发维护:金山网